小说无边>奇幻>捧着左传品春秋 > 郑国商人的觉悟 (鲁僖公三十三年 公元前627年 春秋第九十六年)
    弦高犒师、秣马厉兵

    征伐郑国的秦军,快乐而又威武的路过了周王城。

    鲁僖公三十二,冬,秦军出兵。

    鲁僖公三十三年(公元前627年),二月,秦军的主力部队走到了滑国(今河南偃师、巩县一带)境内,滑国是郑国的一个附属国。秦军到了滑国以后,碰到郑国的一个商人,这个商人也很有名,叫弦高,他正准备到成周王城去做买卖。

    正好,弦高就迎面碰到了秦军,一看秦军的架势,就知道是向着郑国开拔。

    郑国国内一点准备都没有,秦军突然袭击,肯定要吃大亏的。

    怎么办?

    谁说商人重利轻义,这个弦高就不是这样的人。

    他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,不怕破费钱财,不怕牺牲的精神,为了缓兵之计,就决定前往秦军大营中犒师,为什么?

    因为弦高经常出入各国经商,早就知道了当年秦国和晋国征伐郑国时,那个“烛之武说退秦兵”的故事了。这个故事的关键点就是“东道主”的问题,也就是说,郑国愿意做秦国的东道主,为秦国经过郑国的军队或使者提供物质帮助,这是个很好的理由。

    另外,通过这个行为,也可以直接告诉秦国,郑国对于秦国要秘密征伐郑国的事情,是知道的。别以为搞偷袭能成功,这是根本的目的。

    于是,弦高马上派人返回郑国国都,火速向国君报告秦军来袭。

    然后,自己不慌不忙的前往秦军大营,拖住秦军,说干就干,即便不成,无非就是耗费一点财物罢了。你看看人家商人弦高,多么高尚,真正的爱国商人,当然也是我们现在要学习的对象。

    弦高准备了四张熟牛皮,这都是做铠甲的上等原料,作为大将都喜欢这些东西,又赶了十二头牛,作为犒赏秦军的物资,来到了秦军大营中,对秦军将领们说:

    “诸位秦军将领,我们郑国的新任国君,听说你们秦军要经过我们郑国领地,就一方面加强防守,另外派我带着这十二头牛来犒赏秦军,我们国家虽然不是很富裕,但是为了我们友好关系,和当年‘东道主’的承诺,给贵军准备了驻扎一天的给养,和驻扎一个夜晚的警卫,请笑纳。”

    弦高编完了这一套谎话,然后把这十二头牛献给秦军,这三个主帅一听,完了,人家已经有准备了,还派人来献牛,什么偷袭,肯定不行了,这仗不能打了。

    便假装很客气的接受的弦高的犒赏。

    三员大将暂时将秦军驻军在郑国边境,派侦查员侦查郑国敌情,顺便与潜伏人员秘密接头,再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。

    再说弦高派出的回国报信的使者奚施,饥餐夜行,马不停蹄返回了郑国首都。

    得到了弦高派来使者的报告后,郑国马上进入最高的戒备状态,根据郑国总参谋部的分析:秦国的军队,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,绝不会轻易的就来偷袭郑国,这里面必有玄机。

    经过缜密的分析认为,这里面唯一能够与秦国有关系的,就是秦国留下的那几个帮助郑国驻守的大将。

    于是,郑穆公马上派人到秦国驻扎将士的馆舍去探视,实际上就是看看他们动静,在一番的寒暄之后,郑穆公派的使者发现:秦国杞子等人的个人和随从的行李已经装束停当,而且手持武器,一副准备行动的样子。

    这个异常的现象,马上引起了郑国的警觉。

    根据《左传》的记载: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厉兵秣马矣。意思就是:喂饱战马,磨快武器,准备战斗。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工作。这就是这个“秣马厉兵”成语的出典之处。

    此时,郑国什么都明白了,原来就是这些人做了内应,郑穆公十分生气,但是为了不至于把关系搞僵,也不至于给秦国一个借口,只能忍声吞气的先安顿好他们。